close


1995年阪神大地震,神戶市長田區野田北部70%屋舍倒毀
當地的信仰中心──鷹取教會也化為灰燼
在建築師坂茂的奔走下,以及好不容易取得在神田裕神父的支持
坂茂建築師集結了社會力,300多位義工投入Paper Dome的興建
並成為9個NGO的據點,對撫平震創後心靈有很大的作用

1999年凌晨1點47分,台灣中部一陣天搖地動

921大地震下,埔里桃米里受創率高達62%
369戶住家,有168戶全倒、60戶半倒
居民的生命、生活及自然生態都收到嚴重的創傷
也一舉震出了台灣長久以來傳統農業沒落、人口外流等問題



2005年,埔里居民、新故鄉基金會受邀參加阪神地震十週年的紀念

得知Paper Dome完成階段性任務而將拆除
提出將Paper Dome移築台灣,作為台、日地震重建交流中心的要求
因此,結束Paper Dome於鷹取地區的階段性任務,在台灣獲得再生

紙教堂移築的構想、Paper Dome的再生

從最初的易地原貌重建,進而發展成以紙教堂為主體
完整企劃是要成立「新故鄉 Paper Dome 見學園區」
由於園區規模擴大,初估經費高達2200萬的興建經費
在完全沒有經費的前提下,只能說…
新故鄉基金會是『向天借膽』才敢擔負起這樣的責任

歷經一年的規劃、一年的申請作業

一度曾因為經費、地點等問題,讓計劃無法順利執行
直到921地震重建基金會同意補助600萬元,才度過最困難的資金缺口
但在台灣重建延宕、耗資最重大的原因在於「地點」
最初選定埔里的九二一重建教育園區,但考量不夠貼近民眾,喪失意義
最後…最不適合當建地、積水潮濕的埔里鎮桃米里成了最終希望



位於桃米生態村田份仔溼地前、紙教堂主體建築的基地

要感謝桃米村耆老塗丁芳家族
在耕者有其田政策實施後,塗丁芳老先生由原地主手中放領而來
塗家一輩子在此打拼,對土地有著深厚感情
臨終前特地交代兒子,千萬不能變賣這塊土地
有機會,要朝對社區有意義、有貢獻的方向去運用

終於…2008年9月21日,921大地震九周年這一天

紙教堂於埔里的桃米生態村重新啟用



進入大廳之後,屋頂天幕透射入內的光線

令人有種向上昇華的奇妙感受

阪茂先生結合他擅長的紙管建材

用少量資金且迅速組裝的手法投入興建
紙教堂排列著的環形的圓柱、撐起橢圓的屋頂
主體從橢圓列柱到內部長椅,全由中空的巨大紙管構成
全部共58根,直徑33公分,紙壁厚1.5公分
每根紙管的抗壓強度是6千936公斤,抗彎強度是每平方公分是85.2公斤
讓人見識到紙的兼顧與可能,也成為紙教堂的特色之一



以巴洛克時代Bernini為羅馬教會建築教堂所使用的概念

利用紙管構成的橢圓形與外牆之間的空間,形成一個迴廊
橢圓形內側長周的紙 管排列緊密,做為舞台及祭壇的背景
橢圓形入口處的長周紙管則間距較大,以利出入

天花板採用的形狀是建築工法中的「貝里尼橢圓」

為了能夠抵擋雨水,天花板覆蓋高科技的奈米薄膜做為天幕
雖然有防水、透光之特性,但在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下
時日一久易滋生苔蘚及污垢,需定時清洗



仔細一看,部分的柱子似乎和我們在民宿書上看到的顏色不一樣

照片上的顏色比較偏向牛皮紙的色澤
原來已經在埔里廣興紙寮的協助下,包上一層自製的紙
但部分仍可見在運送過程中因入水浸濕的水痕

現在看到如此特別又環保的紙教堂

其實…神父一開始婉拒坂茂的建議,因為他發現…
當有形的教會傾倒之後,真正無形的教會終於出現了
因此,在社區還沒重建完成以前,並沒有重建教堂的打算
加上神父質疑「木造建築的教堂就是被火燒,才會成為焦土一片」
當時對建築紙材多年的坂茂解釋:紙張有時比木材還不容易延燒
證據是書店著火,書本比木造房子還要慢燒完
兩人「為社區居民打造一處集會所」的共識下
加上自願承擔籌募1千萬日圓的興建經費及義工的招募,才獲得神父的首肯

紙教堂平日作為社區公益之用、假日才從事於教會事物

也因此,在設計上刻意捨去了宗教的色彩與象徵



由於Paper Dome是用紙的輕柔去對抗地心引力
看似輕柔的紙管卻很堅硬地支撐起整個建物
相對於此,在園區內採用在地性的材料C型鋼
運用大量的曲線,把鋼的堅硬柔化掉
這就是園區內另外知名的建築美學
「紙的堅硬VS鋼的柔軟」——剛與柔的對話



C型鋼是台灣違章建築最慣用的建材
是比水泥更環保、屬於綠建築的材料
但透過深厚、細膩的手法,在鋼構點上12萬8000點的手工點焊工程
加上水波晃動,曼妙輕盈的流線型弧度
已成功扭轉C型鋼予人廉價、難登大雅之堂的印象



一艘白色的小船,就像朝著紙教堂的方向駛去

丁芳池前,兩個地震,兩個不同的民族
就這麼跨兩岸,牽起桃米紙教堂的情誼

在創作者王振偉
的眼中,台灣島國像極了一艘船
搖晃的記憶,顫動的頻率;是921地震對台灣的痛
在搖晃的記憶中,人們透過時間慢慢的療傷而淡忘
難以忘卻又不想餘存在心中的糾結情愫,卻深藏在內心的最深處
為了讓人們不怕記憶,可以勇敢而寬心的面對
創作出這艘滿載豐富情感、祝福、希望的白色輕艇
願「搖晃的記憶」如諾亞方舟,承載物種生命的再出發

一座獨特的紙管建築

當時成為救災的基地、也是許多NGO團體的據點
不但重建居民的信仰中心,也構築了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如今…串連了日本阪神與台灣921地震
為台灣社區增添了活水與生命力
這就是桃米村的Paper Dome‧紙教堂

資料截取自「新故鄉見學園區官方網站」

http://paperdome.homeland.org.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傲慢與偏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