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南有非常多帶有古味的「水鄉」,尤其是蘇州
蘇州更有六大水鄉古鎮聞名於世
分別是周庄、西塘、烏鎮、同里、南潯、甪直
其中最出名、為人所知的應屬中國第一水鄉美譽的「周庄」



這趟江南七日行,當然也不會錯過水鄉風情
行程中沒有六大古鎮,安排的是七里山塘
但因為全陪希望能呈現出水鄉的原始風貌,也讓大家感受一下六大水鄉
所以說要額外招待大家去…
擁有1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江南水鄉烏鎮

因此,離開寧波,蘇州的第一個行程原本應是獅子林
就在意外之中改為水鄉烏鎮




烏鎮的命名源自於,為紀念唐朝安史之亂時一位姓烏的將軍
千百年來烏鎮建築臨河而建、傍橋而市,雖歷經時代的滄桑
街道保存水鄉古鎮的風貌及建築風格
獨特的臨水建築「水閣」,透露出樸實古香的韻味
因此烏鎮被稱為「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

十字形的內河水系把烏鎮切割成東南西北四區
東、西、南、北四條街呈現「十」字交叉形成棋盤式
當地人就稱為東柵、西柵、南柵、北柵,目前開放的是東柵和西柵
西柵為2007年新開發景區,面積大,河道長,多是高級飯店、娛樂會所
東柵開放較早,景區較小,但卻比較有著純樸的風情
所以在景區導覽人員的帶領下,開始了烏鎮之旅

參觀路線為匸字型,我們沿東市河向西行



東柵的中心、最大的水產集散中心就在財神灣
財神灣乃借用旁邊的財神堂命名,舊時叫轉船灣
因烏鎮的水系比較 特殊,呈十字型
越到柵頭河道越窄,船隻也不易掉頭
所以當地人就在這兒開塘挖河,造了一個能使船只調頭的地方

在這就可以一次欣賞到特色建築
廳堂、廊棚、水閣、各色建築一應俱全



財神灣擺了一艘長像特異的船
船上的中心,擺上一個巨型石臼
石臼的上插上一根碩大且高的的毛竹
也因為這高竿,所以就稱為高竿船(標杆船)
是烏鎮地區每年清明為慶祝豐收的傳統文化活動

表演者會爬上竹梢,表演各種動作
原訂每天的10:30及下午14:30都會表演一場
但因為這高竿船的毛竹已產生裂痕,為確保安全所以已暫停表演



轉過財神灣,進入老街前
得先穿越一座別具風味的古橋─逢源雙橋
因上有一廊棚,所以也稱爲廊橋

橋下有水栅欄,系古時水路進出關卡
傳說踏走雙橋有男左女右的習俗,走一遍橋,須分走左右兩半
因此又演繹出走此橋便可左右逢源之說
但又有一說是…左升官右發財的祝福之意

烏鎮有位著名的東路財神,而他的所在之處從前爲集市
烏鎮最大的批發零售商徐恆裕東號和西號也在這



這位東路財神的雕像以等人大小的尺寸被供奉在財神堂內
這是一位特殊的財神爺,原身是比幹丞相
因他是掏心而死,後人譽之為沒有私心
以此告誡人應取仁義之財,不能有過多的私心私利
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五,烏鎮當地住民都會來財神堂前燒香祈福



老街的頭幾家商舖,最引起我注意力的有這香山堂
香山堂其實就是中藥店,早已人去樓空徒留店內藥櫥子的他
創建于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曆史
「香山」的“香”是指中藥較爲名貴
“山”則是形容藥材堆積如山



店堂東壁與北壁還分設3幢藥櫥
名爲「百眼櫥」,存放各種常用中藥
店堂臨街設一曲尺型櫃台,這是藥店撮藥的工作台



烏鎮街、坊、巷的數量和規模非同小可,俗稱有四門八坊數十巷
河街平行與水陸相鄰的格局,街道兩旁大量的明清建築
每隔一段,總有一個河埠連通河道,方便居民坐船時上下和洗滌

老街差不多都有2000米的長度,小巷長弄串連起一條條的老街
地板全由青石板鋪成,表面早已被歲月及人來人往給磨得光亮
走在石板路上,不時可以感覺到地面的石板微微的輕晃
原來石板下面是雨水收集的排放通道,就不用擔心暴雨時街面積水





兩旁門板上和斑駁的油漆讓人感覺時光的無窮魅力
二層樓木造樓房,似乎正訴說著美麗的回憶故事
由於烏鎮老宅全是木造建築,毗連建造
密度大、防火間距嚴重不足,往往一家失火即殃及池魚
這座朝宗坊可是肩負防火巷的功能
萬一不幸發生火災,也可以暫時阻斷大火延燒,多爭取點時間



就如前所述,也因為房子緊鄰著,所以烏鎮相當重視消防安全
這所烏青水龍會可不是什麼幫派份子,其實是消防單位
且是在各坊皆自行設置、街坊鄰居自發性所組成「救火會」
簡言之就是現在你我所熟悉的消防局
而且所有的工具也是手工製造的
只是外頭隔著柵欄,沒能看得清楚



來到東大街210号的趙家廳
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江南百床館
内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 南古床精品
雕工精湛、風格獨特



這些雕工精美、曆史悠久的古床在江南百床館裏可謂目不暇接
有的裝飾 華麗、豪華氣派,無一不是江南木床中的精品
像是作工精細需要一千天才能完成的千工床、雙錢花罩拔步床
以至於是鎮館之寶、也是全館最為精細的「崁骨拔步雕花床」
由玉揚木及紅木混合製作,床的上方屋簷鑲有白色象骨雕刻
使用老祖宗的智慧,用崁骨卡榫固定的床,不需用釘子接合
花床就像現在的小套房一樣,小小的空間利用就分為三進
第一進有放置鞋櫃及古時女子裹腳步
第二進可更衣,在左右兩側則放了便桶及梳妝台
第三進當然就是休息用的床板



東柵的金家,曾是這裏的一方富庶
居所展示了晚清至民國時期,處處融入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烏鎮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和歲時節令等民俗
就像一齣話劇,生動地展示江南水鄉風情長卷,也成就一段江南生活的記載

最讓我有感覺的應該就是婚俗廳
以喜堂拜堂爲中心,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
還有大紅花轎、嫁妝等實物展示婚慶的熱鬧場景



轉進小巷,眼前突然豁然開朗
披曬染布的棚架,高高懸掛著一匹匹的藍布
自由地飄揚在藍天白雲下的藍布,讓人想起台灣客家的藍染
這是…烏鎮三寶之一的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俗稱「石灰拷花布」或「拷花藍布」
藍印花布的技術始創於漢代,是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
江南一帶農村家家戶戶都使用藍印花布
成本較低,曾流行了數百年之久
但藍印花布是近現代流行的名稱,古人不這樣叫



藍印花布原料土布、染料均來自鄉村
圖案題材不外乎花卉草木,都是農舍旁 、田埂邊常見的
這種圖案裝飾方法,親切、自然、清新
傳說由一名叫葛洪的農夫爲愛妻所創
幾個老媽媽在軋棉籽、紡紗線、織棉布
老師傅用黃豆粉調成的粉漿,把刻好的花版放在白布上刮漿
為布匹留下美麗的印記
接下來的藍草汁染色、反復淘洗再晾曬,傳統工序全部以手工製成

民間平民色中,雖以藍色最具代表性
但藍印花布獨特的純樸韻味、濃厚的地方鄉土氣息
如剪紙一般地精雕細鏤花紋與色彩
染出了庶民文化中傳統的意象與素雅的藍染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傲慢與偏見 的頭像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