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孤懸在海中、只有45平方公里大的蘭嶼
碧綠一片、有如綠寶石般落在台灣東南方─太平洋黑潮主流區上
蘭嶼最早的名稱─Ponso no Tao(達悟族語),意思是「人之島」
 

蘭嶼全島幾乎是丘陵地,僅部分海岸附近有迂緩坡地及海灘平地
不同於台灣高密度的居住環境
聚落倚山面海,多座落於山麓發達的沖積扇



日據時代時,蘭嶼島上共有8個村落
後來因為大自然的演變一夜之間,村落被土石所淹沒
有人說…是上天對這些村落的懲罰
現環島海岸共有紅頭、漁人、椰油、朗島、東清和野銀6個村落
島民3~4千人共同生活在此,大多數為雅美族原住民及少數公務人員



蘭嶼位於颱風路徑的必經之地,每年常受颱風侵襲
為了避免沿海地區強勁海風的吹襲,發展出半穴居的傳統地下屋
建築在地面下的木造房子朝向海邊,屋脊線平行於海岸
即使在颱風季節依舊能高枕無憂

家,是最好的避風港;家,是休憩、避風雨、安全的一種象徵
它,可以是象徵性的代表,也可以是具像足以遮風擋雨的建築

然…現蘭嶼的房舍多已被現代的磚造房屋所取代
其中六個部落中,僅剩朗島、野銀兩部落能保有完整的傳統地下屋
礙於傳統地下屋及拼板舟未經過主人允許,是不可擅自拍照或觸摸
所以我們來到在機場附近的蘭恩基金會,一探傳統地下屋的神秘面紗



蘭嶼傳統地下屋有其固定的建築型式,不論由主屋、工作房和的涼台
各有其具備的功能,但建造傳統的地下屋…何其費工與辛苦
從整地、挖地基、打地樁、畫準線、鋸木樁等,全程採手工搭建
絕非個人獨力可建造,故往往需動用全村的人力才可以完成



傳統家屋前,在庭院中兩塊長長直立的扁平石頭,就像椅子的靠背
族人常背靠著石頭,在庭院中乘涼休息或聊天

主屋建在一離地面約1.5至2公尺的方形凹下地基上
若由高處向低處俯看,地下屋無疑已具備最佳掩護的條件



站在前庭,只能見到有如小山坡般的主屋屋頂
因此,進入主屋前必須越過前庭,再從兩旁的石階走下去
小心翼翼地步下階梯,主屋四週護以石頭堆砌而成的階梯,形成堅強的堡壘



左右各一的狹小石階走道,不是為了一進一出的動線所設計
而是在使用上男女有別的區分,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考量了男女有別
在石階的設計上,恰巧男性的比較陡峻;女生的比較緩和

進一步的來到主屋前
主屋是睡眠、煮食、生育、貯藏家傳寶物、儀式等活動的場所
室內又分隔為三個空間─前廊/簷廊、前室與後室



屬於完全開放性空間的前廊,採光較為良好
是平常吃飯用餐的地方,有時也會拿來做為招待賓客之用
而前廊與前室間隔著開有一道四個入口的木牆
主屋的門口各家的數量不一,門的大小多為100公分以內的正方型大小
數量視該戶人家的地位而定,地位越高,主屋所建造的門口數量越多
而門則是以拉門的方式建造

而看似狹小的入口,代表著蘭嶼謙卑的文化
進屋時必須頭部先進入,身體再以彎腰伏地的方式才能進入
透過入門時的彎腰,提醒人們別忘以尊重、謙卑之心造訪
也讓我想起吳哥窟那一座座高聳宮殿與神廟的階梯



屈身鑽入前室,前室約占整座地下屋的四分之三
室內沒有現代化的照明設備
光線不佳、色調沈黯的環境,不愧是睡眠的主要場所
而面對地下屋進出不方便,裡面又沒有廁所水源
故往內傾斜的地板,據說是為了防子小孩尿床尿倒流而設計
甚至當物品掉落,也可以避免因黯黑的室內而找不到



首先...迎面而來的是天花板上,掛著帶著原始氣息的羊角與豬下顎骨
這些看似血腥的動物骸骨,隱約間還可聽到悽厲的動物叫聲
前室這另一引人注目的特徵…也許帶有獵人展示戰利品的意味
只是在蘭嶼,這些皆為自己畜養的牲畜
而高掛在屋內的數量,代表舉行落成禮之次數與規模
也是即這戶人家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偶而,也可見一些以魚皮做成的大魚模型點綴其中
這則代表英勇的蘭嶼海上戰士們不尋常的海釣記錄



在前室側邊則有民生大事、日常煮食所需具備的灶
而柴薪、鹽、魚乾與多餘的鍋子就存放在灶上方的架上
但不得不說,把灶開在由木材搭建的室內有其風險

在蘭嶼傳統習俗裡,不同種類的食物必須用不同的鍋子在專屬的灶上烹煮調理
每個灶各自由三塊大礫石組成ㄇ字形
由門口進入,自前往後分別是用以烹煮…
海鮮貝類、芋、地瓜、藷蕷等主食及豬、羊、雞等肉類


後室是地下屋最裡處,光線不足且炎熱,常用來貯存家中的寶貝
家中重要的銀盔、藤帽、瑪瑙、金帛等重要物品,都會放在此處
而側邊之空間,則被設計用來燻製保存魚乾及肉乾
利用柴火所產生的溫度及柴煙,來保存魚乾,並保持地下屋的乾燥
避免過多的水氣使得地下屋腐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傲慢與偏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