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哥的所有寺廟幾乎都面朝東方迎接日出,象徵新生與希望
以中小型石塊堆疊而成的巴戎廟(Bayon)也不例外
然大吳哥城的地理位置易於防守,後世國王多定都於此
因此身為國廟的巴戎廟,歷經多次的建築改變,造就今天所見



巴戎廟位於大吳哥城中央,與其他廟最大不同之處在於
有54座象徵當時高棉王朝轄下54個省的四面佛塔
(49座高塔組成的塔林加上城門上5座,總共有54座)
而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加亞巴爾曼七世的微笑面容

這些塔群象徵宇宙中心須彌山
四面有長156m X 141m之迴廊象徵喜馬拉雅山
中心塔群之圍牆至城牆間為人間世界,護城河代表大海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吳哥的建築和雕刻的嶄新風格-巴戎廟的兩大特色



巴戎廟有人物過萬、一千二百米長以歷史為主題的浮雕
最著名的是第一層的外牆:十二世紀柬埔寨日常生活的情景
如街市情景、打獵、節日慶祝…等,以及有歷史性場面
仔細觀看就猶如欣賞柬埔寨古代生活的縮影



對於當時的日常生活百態,描述得詳實有趣
這是闡述當時的貴婦正在接受手相預言未來的故事





這是獵人打獵的場面
畫面中除了有野豬、犀牛、兔、鹿之外,更有河豚和龍蝦
足以對人對柬國的野生動物一開眼界



在東側南段處描述:
短髮、身纏腰布的高棉軍隊手執長矛、往敵方挺進
下方還有一群蓄著鬍鬚,身著長袍的中國宋朝士兵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段:高棉對抗占婆的戰爭場面



13世紀初,加亞華爾曼七世從占婆人手中奪回淪陷的首都吳哥
為了紀念這場贏來不易的戰役,短時間內
將原原本僅是座小廟的巴戎廟,擴建成大規模的皇家寺廟
更在寺廟的迴廊牆上,雕刻上大型壁雕
以銘記這次威猛的戰功,也讓後人永遠記得這場可歌可泣的戰役

欣賞完浮雕,穿過連串小室後,另一特色即將展現…
還記得吳哥城城門上的四面佛嗎?



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慈、悲、喜、捨之意的四面佛塔上
頭頂著佛陀蓮花座意味觀世音化身的國王王權來自佛陀
底座雕刻眾神及印度教鳥頭人身的鳥神Garuda融入印度教信仰
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善的氣質
全採自吳哥王朝全盛時期國王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 VII)的面容

這就是聞名於世、號稱「微笑高棉」的菩薩面容的雕像
許多有關吳哥窟的書籍圖冊,都以它為封面
也是令世人對吳哥世界遺蹟的重要印象之一



經過數百年的風化洗禮,「微笑高棉」在這隨陽光及角度變化著
置身其間,由不同角度望去,都可以和佛面對應觀照



這邊也要為各位特別介紹:在吳哥所有遺址、在通向心靈修行的神殿裡
不論完整或因破壞以致於殘缺不全的神像旁
總可熟悉的看到神像前有著插滿香柄的香爐與鐵盒,當然也不乏虔誠的尼姑
這些「守護者」不曾因它的傾圮而淡忘過往在一旁悉心供奉
時而為觀光客準備香火,時而整理著神的化身
當然也不忘在虔敬後,向觀光客要些「香油錢」……
雖然導遊曾提到:這些「守護者」多「佔地為王」
但也姑且不論斂財或是自私,這著實都是信仰的一部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吳哥遺址群的諸多神廟幾乎都是為印度教而設
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VII)是一位虔誠信奉佛教的國王
也是吳哥王朝中第一位接受佛教的國王,在位期間允許佛教與印度教共存
故唯有巴戎廟是一開始就為佛教而興建的
但由於該時期的柬埔寨,正處於印度教和佛教的交替階段
所以在巴戎廟內的許多石雕,內容上常有印度教與佛教並存的現象

無論如何,它都屬宏偉的傑作
而在宏偉之中顯現均衡與和諧,就更為難得可貴


2006.8.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傲慢與偏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